close

  原標題:言論自由還是社會寬容?——《沙爾利周刊》襲擊事件為法國社會敲響警鐘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希焱、範婷玉):當地時間7日上午,法國經歷了50年來最血腥的一場暴力襲擊案。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沙爾利周刊》位於巴黎的總部遭遇武裝分子恐怖襲擊,事情造成至少12人在衝鋒槍襲擊中喪生,其中包括兩名警察和多名《沙爾利周刊》記者。
  槍擊案發生後,奧朗德隨即前往該周刊位於巴黎11區的辦公地點。他表示,這一事件“毫無疑問是一起恐怖襲擊”。在當晚的電視講話中,奧朗德還宣佈8日為全國哀悼日。“法國正在經歷針對媒體的最野蠻的行為,我們感到震驚。我們必須堅定、堅強,我們將與這些威脅作戰,我們將懲治這些襲擊者。因為法國是一個自由國家,所以一直是(恐怖襲擊的)目標,用這樣的(恐怖襲擊)方式挑戰法國的精神不被允許。”
  目前,法國警方已經確定3人為這起恐怖襲擊案的犯罪嫌疑人。其中年紀最小的嫌疑人哈米德·穆拉德年僅18歲,他已經在7日晚間向警方自首。另外兩名嫌疑人分別是一對三十餘歲的兄弟,名為謝里夫·庫阿奇和賽義德·庫阿奇。警方已經對二人展開搜捕,並開通專線電話供知情者提供相關線索。
  這起令人震驚的恐怖襲擊案在法國人中間也引起極大震動。在北京生活多年的法國人弗洛里昂在7日事件發生後不久就通過手機上的新聞提示得知這一事件。他表示,事件令他感到震驚,但同時鑒於這家雜誌曾多次遭到極端分子威脅,7日的事件似乎又是“必然要發生的”:“言論自由被寫入了法國國家憲法,受到法律的保護。《沙爾利周刊》通過幽默諷刺的方式來行使他們的言論自由權利,幽默通常是我們闡述嚴肅事情的一種方式。他們用筆做武器,我想這是一種正義的方式。他們用‘卡拉尼什科夫’(AK47步槍設計者的名字)毀掉(做畫用的)鉛筆和橡皮,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
  《沙爾利周刊》曾經多次刊發嘲笑醜化默罕默德等伊斯蘭教先知的漫畫,在法國的穆斯林群體中引起相當大的不滿。2011年,其辦公室就曾遭遇襲擊並被燒毀。《文彙報》前駐法記者鄭若麟在接受本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法國國內一部分穆斯林與捍衛言論自由的人士之間的長期衝突導致了這場慘劇。他說,雖然法國憲法中對媒體言論自由給予保護,但如何以合適的方式表達觀點和立場依然值得探討:“很多人都對他們的漫畫感到不滿,即使是那些溫和的穆斯林也曾經起訴《沙爾利周刊》,比如在2012年就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不過溫和穆斯林最終輸掉了案子,因為法國是一個以法律保護言論自由的國家。但是(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以言論自由的名義而進行觀點表達,但引起一部分公民的不滿,這種(表達方式)是不是一個好的方式?不過,用武力襲擊一家媒體和它的記者,這是不能接受的,所有人毫無疑問都應該譴責這種行為。”
  鄭若麟表示,穆斯林問題已經成為當今法國社會中一個嚴重的問題,並將會長期左右法國社會進程。這一事件應為法國社會敲響警鐘,法國應當思索如何應對、如何給予更多寬容:“為什麼很多民意調查都顯示,極右勢力領導人讓-瑪麗·勒龐將在2017年總統選舉中進入第二輪?這是因為有一部分法國人對法國社會中出現的伊斯蘭化現象感到害怕。我覺得,從前法國社會是非常寬容的,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思想觀點。而現在伊斯蘭教和法國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一種最主要的思想衝突,這種情況在未來還將繼續對法國產生影響。使用武力打擊不同觀點者,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法國政府也必須學會如何應對,否則法國社會將難尋平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z29hzvdn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